成果申报书总览

作者: 时间:2024-08-18 点击数:

 

一、成果简介

成果

名称

评教评学、双线联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融合研究与实践

立项

时间

2022年12月

文号

豫财院〔2022〕343号

鉴定

时间

2023年12月

文号

豫财院〔2023〕365号

成果起

止时间

2016年9月至2020年1月

实践检验期

(年)

5年

成果曾

获奖励

情况

(限实践检验期内,限

10项)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获奖

等级

授奖

部门

对象(主持人/成员及排序)

获奖位次

2022.0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知识聚合·专创融合·过程耦合”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特等奖

教育厅

主持人

1

2022.02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区块链技术支持下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与治理创新实践

特等奖

教育厅

主持人

2

2020.02

河南省教学名师

认定

教育厅

主持人

1

2022.02

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认定

教育厅

成员, 2

1

2018.09

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

一等奖

教育厅

成员, 2

1

2018.12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认定

教育厅

成员, 3

1

2023.09

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区块链技术驱动下的高校教育资源平台建设

一等奖

教育厅

成员, 4

1

2023.10

河南省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基于OBE的课程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二等奖

教育厅

成员, 4

1

2022.04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基于“一云三创、项目驱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

一等奖

教育厅

成员, 7

4

2022.04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分子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等奖

教育厅

成员, 7

3

一、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一)成果简介

   当前,人才需求的新变化给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来了新挑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关键,课程质量是“开好课”的核心,“建好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本成果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围绕如何提高“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设计”成效,疏通人才培养“神经末梢”,充分发挥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的协同作用深入研究与实践。




    本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于OBE教育理念和发展评价理论,构建了“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素质”“成长增值”“毕业后发展”三位一体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二是明晰了人才培养与评价“三步四环”运行模式;三是确立了人才培养与评价“双线联动”融合保障机制(图1)。

    本成果的校内应用效果显著,教师在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省教育教学技能竞赛和课堂创新大赛中获得好成绩;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和专创融合课程等38门;获批省级特色行业学院2个、一流专业8个;2024年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录取率提高了5.2个百分点、获国家和省级学科竞赛奖1200余项,其中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铜奖2项、“挑战杯”大创赛铜奖1项;项目组成员获批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26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著作7部,指导学生取得成果多项。校外实践应用广泛,被3个省份多所高校应用,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上报道,有10余所省内外高校到校学习。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专家组充分肯定,得到河南省教育厅高度认可。部分成果在全省58所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评价、专业评价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人才培养与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尚存在“学生中心”理念未有效落实、评价指标不够完善、评价主体及对象不够全面、评价要素不尽合理等情况。

   2.人才培养与评价的运行模式不通畅

   目前,尚存在目标及思路不够清晰、执行过程不够规范、评价不够精准、持续改进效果不佳等情况。

   3.人才培养与评价的融合保障不充分

   目前,尚存在人才培养实践与评价“孤军奋战”,只注重人才培养实践而忽视评价,有评价但与人才培养实践不够匹配、教学评价与学生评价不协同等情况。

二、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双线联动”法,即明线(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与暗线(评教与评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价体系)融合推进,通过构建评价体系、闭环改进实施、融合保障等打通教学过程微循环,将人才培养落地落实。

(一)基于OBE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

   针对微观层面教学设计、中观层面课程建设、宏观层面专业建设及学生发展,依据人本主义理论、OBE理念、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组织行业企业、教育专家、教育管理部门、师生等多主体协同,调研论证、研讨评估、校内试点、合作单位校验等多轮打磨,形成“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素质”“成长增值”“毕业后发展”三位一体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评价体系OBE理念突出,两性一度体现充分,对接人才需求强化实践,应用性突出,可操作、可衡量、可达成、便推广。成果得到教育厅及兄弟院校高度认可,部分成果在全省推广,为推进教学模式




改革、课程重构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图2)。

(二)基于闭环改进,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运行模式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指标组织评价,根据结果反馈改进,通过“课堂-课程-专业”三步骤顺次推进,“计划-执行-评价-再行动”四环节落实。针对教学设计,分3批邀请校内外专家129人次,评审方案1230份、听评课1141人次,对存在薄弱环节的89名教师跟踪指导,解决了如何“上好课”问题;针对课程建设,邀请校内外专家121人次,集中评审课程1231门次,对暂存不足的68门督查帮扶,解决了如何“开好课”问题;针对专业建设,邀请12名省外专家全面评估,增设数字经济等20个新专业,2024年对招生及就业欠佳的2个专业暂停招生,解决了如何“建好专业”问题计划科学、执行有力、评价客观、反馈提升、运转通畅(图3)。




(三)基于双线联动,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融合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导向、诊断、调控、改进提升作用,以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对准弱点精准发力。开展教师全员覆盖、分类分层、校企合作进阶式培训,年均培训10000余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5%;面向学生打造对话、开放、能力课堂,加强双创实践教育;吸纳产业




资源融入培养过程,邀请数百名专家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和基地,年均指导大创训练数百项,87%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实践,共建产教融合基地5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224个;各专业均有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双线联动、融合共促、共建共享、保障到位(图4)。

三、成果创新点

(一)契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构建“三位一体”评价体系

    构建了“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素质”“成长增值”“毕业后发展”三位一体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落实OBE理念,多方主体共同制定,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评教与评学互相融促,理论与实践协同并行,学生在校成长与毕业后发展综合考量,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及评价有标准、有方向、有重点、有效果。

(二)同步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明晰“三步四环”运行模式

    聚焦微观教学设计、中观课程建设、宏观专业建设,分三步骤实施,设置“计划-执行-评价-再行动”四环节贯通。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准确,符合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规律,应用型突出;校企共建共享,对接岗位需求实践性强,资源丰富,朋辈互助,多元考核,以赛促学,就业充分,育人效果好;分级分层、全员参与、团队覆盖、结果反馈、跟踪帮扶,开辟了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新路径,把握了课程建设新内涵,拓展了专业建设新思路。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具实践性、应用性、适应性,各环节关联性强、运行顺畅,更具操作性与推广性。

(三)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形成“双线联动”保障机制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以多维融通、校企协同育人为牵引,促进人才培养与评价双线联动。出台《教学质量工程示范点建设办法》,将企业用人需求的“软要求”转变为人才培养的“硬实力”,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筑基础、优化专业课程建设立标杆、强化学生实践能力促应用、深化校企产教融合广协同、提升专业适应性强匹配。通过行业需求定向、产教融合定性、师生同培定位、平台共建定型、反馈评价定格,保障有效实施和反馈问题持续改进。探索出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路径,真正将产业侧需求、教育资源等与高校供给侧人才培养和评价深度耦合。

四、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校内应用效果显著

   1.教学能力实现了大提升。

   近三年,学生评教平均分均在90分以上,教风满意度为98.56%。1名教师获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22名教师获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奖,1名教师获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3人获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2.课程建设取得了新成绩。

   与郑州大学等5所高校共建区块链课程联盟545门次,本校受益学生年均10000余人次,实现课程共享、学分互认。利用5G网络资源组织在线考试3900余场,考生超过17万人次,“基于5G的在线智能考试应用”项目获批工信部、教育部首批“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利用“5G+全息”技术开展跨校区教学,结合“大别山精神”等进行河南红色文化教育,“5G+智慧教育”“5G+全息技术”的教与学应用研究分别获省智慧教学创新应用试点和重点项目立项。获评国家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一流课程21门,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7门,省级研究性教学示范课程4门,省级专创融合课程6门,省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9个。各学院均开设有专创融合特色课程。

   3.专业竞争能力持续增强。

    近5年,获批省级一流专业8个,省级特色行业学院2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13个,增设数字经济等新专业20个,对招生及就业欠佳的2个本科专业2024年暂停招生。

   4.学生培养质量持续向好。

   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录取人数持续攀升,2024年录取率提高了5.2个百分点。近三年,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6项、省级72项,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254项、省级奖902项,获奖学生2576人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项,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项,获奖数量、质量逐年提升。实习单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满意度高。

   5.理论研究成果较为丰富。

   近几年,项目组成员获批国家级教学项目8项、省级18项,发表教改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6部,出版著作《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指导学生获论文、专利等成果30余项。

(二)校外应用影响广泛

   自2021年起,本成果在江西财经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南阳理工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等3个省份多所高校应用,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上报道,有10余所省内外高校到校学习。建设成果受到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专家组充分肯定,得到河南省教育厅高度认可。部分成果在全省58所普通本科高校的课程评价、专业评价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二、国家级、省级教学项目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等级

(国家级/省级)

认定/立项

时间

对象(主持人/成员及排序)

负责人位次

1

“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基于5G的在线智能考试应用

国家级

2022.02

主持人

1

2

国家级一流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

国家级

2020.11

主持人

1

3

教育部新工科项目:

面向新经济的信息技术类专业改革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

2020.07

主持人

1

4

教育部新工科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

国家级

2020.10

主持人

2

5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大学生网络公共传播行为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国家级

2022.01

成员,3

4

6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电子商务概论》

国家级

2023.05

成员,4

3

7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英加澳中五国一流大学联盟高校结构研究

国家级

2022.08

成员,14

1

8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美、英、加、澳四国高等学校信息公开研究

国家级

2016.09

成员,14

1

9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知识聚合·专创融合·过程耦合”信息类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省级

2020.01

主持人

1

10

河南省“5G+智慧教育”创新应用试点项目:基于5G+全息技术的智慧教学应用

省级

2023.01

主持人

1

11

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设计实践

省级

2020.05

主持人

1

12

河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于工程实践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虚拟仿真实验

省级

2020.12

主持人

1

13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财经类应用型本科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省级

2019.06

成员,2

1

14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省级

2022.06

成员,2

1

15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高校思政课“全息”教学改革与实践

省级

2024.05

成员,3

1

16

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协同研究

省级

2023.01

成员,3

1

17

河南省本科高校研究性教学系列项目:基于“金课”建设的研究性课程评价标准探索与实践

省级

2023.11

成员,4

1

18

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新视角看电商》

省级

2021.07

成员,4

3

19

河南省本科高校智慧教学专项研究项目:基于5G+全息技术的智慧“教”与“学”应用研究

省级

2023.09

成员,6

1

20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省级五类“金课”管理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省级

2020.01

成员,8

2

21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基于PBL的《通信理论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省级

2023.12

成员,9

1

22

河南省一流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

2020.08

成员,10

1

23

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Java程序设计”

省级

2021.12

成员,10

1

24

新工科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阳理工学院(软件工程)

省级

2022.11

成员,10

1

25

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线性代数》

省级

2021.12

成员,11

1

26

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线性代数》

省级

2022.10

成员,11

1

三、教育教学研究代表性论文论著

论文

(限5篇)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期刊

等级

发表

时间

对象(主持人/成员及排序)

作者位次

Exploration of Computer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formatization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Nonlinear Sciences

EI

2023.11

成员,6

1

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探析

新闻爱好者

CSSCI

2021.09

成员,3

1

慕课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的探索与应用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

核心

2020.01

主持人

2

财经素养教育国外经验借鉴

财会月刊

北大

核心

2021.08

成员,14

1

PISA财经素养评估框架比较

财会月刊

北大

核心

2022.05

成员,14

1

论著

(限2部)

论著名称

出版社

是否

独著

出版

时间

对象(主持人/成员及排序)

作者位次

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

郑州大学

出版社

2023.09

成员,3

1

美英加澳四国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12

成员,14

1

四、新闻媒体报道

5

报道标题

媒体名称

级别

报道时间

用成果导向引导商科教学改革进入“最后一公里”

光明日报、光明网

国家级

2021年07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积极构建“七位一体”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人民日报

国家级

2024年01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着力构建“四横三纵”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民日报、

学习强国

国家级

2024年04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聚“力”课程评价提“质”人才培养

学习强国

国家级

2024年06月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集中教学磨课活动

河南日报

省级

2022年02月

五、教材成果

5

教材名称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印刷册数

对象(主持人/成员及排序)

作者位次

工程创新创业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08

3000

主持人

1

线性代数

西南财经大学

2022.08

2000

成员,11

1

经济伦理学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2.12

3000

成员,14

1

财经职业道德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23.12

2000

成员,14

1

大尺度全局优化问题的若干求解机制研究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9.11

12000

成员,13

1

六、成果受益学生培养成效(学科竞赛、发表论文、专利等)

学科竞赛

竞赛名称

获奖时间

竞赛级别

(国家级/省级)

指导教师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2021.10

国家级

董晓青等

第九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铜奖

2024.02

国家级

董晓青等

第十二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2020.10

国家级

张小奎

全国本科院校税收风险管控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高校组织奖

2023.11

2022.04

国家级

宋莹莹等

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优秀作品展:第七届、第八届一等奖7个、二等奖10个、三等奖18个

2022.06

2023.06

国家级

郭浩等

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第十届、第十一届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

2022.08

2023.08

国家级

王莉等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选拔赛:第八届获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第九届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8个

2022.10

2023.09

省级

董晓青等

“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第十五届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8个;第十六届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29个

2021.06

2023.06

省级

郑会勤

刘晓芳等

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河南赛区省级选拔赛特等奖:《华能》《畅点小队》

2020.08

省级

岳伟丽

发表论文

论文题目

期刊名称

期刊等级

发表时间

指导教师

A combined BP‐MF algorithm for wideband off‐grid DOA estimation with DP prior

Electronics Letters

SCI收录

2022.11

路新华

A dual path hybrid neural network framework for

remaining useful life prediction of aero-engin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INTERNATIONAL

SCI收录

2024.06

路新华

An integrated differential evolution of multi-population based on contribution degree

Complex & Intelligent Systems

SCI收录

2024.01

王豫峰

A Novel Hybrid Firefly Algorithm with Double-Level Learning Strategy

Mathematics

SCI收录

2023.11

王豫峰

专利

专利名称

专利类型

专利申请日

申请人

指导教师

一种污水池水面清洁机器人

实用新型专利

2022.05

伍迎龙

罗伟

其他成效

项目名称

获得时间

项目级别(国家级/省级)

指导教师

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对策研究

2023.09

省级

杜华

 

 

序号

成果应用单位

面向对象

应用人数

1

江西财经大学

教师/学生

26/756

2

河北工业大学

教师/学生

120/2000

3

南阳理工学院

教师/学生

35/1200

4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教师/学生

378/5800

5

郑州西亚斯学院

教师/学生

120/3500

八、主要完成人情况

主持人

姓名

王忠勇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08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副校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学管理、教师/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3937109365

电子信箱

iezywang@zz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

2020年,河南省教学名师,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16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14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2012年,河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1.作为成果主持人,负责制定总体研究与实践方案,组织成员按计划开展研究,保障研究质量。

2.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并与省内外高校建立联系,推广应用成果。

3.作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课程评价工作首席专家,参与制定河南省高校本科课程评价指标体系并宣讲推广,指导全省开展课程评价工作。

4.负责及时总结项目成果,指导撰写成果报告等,将项目成果在省内外高校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2)完成人

姓名

王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年12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办公室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学管理、教学/管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8538771131

电子信箱

3668926@qq.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0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2018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

 

 

1.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部门的负责人,全程组织参与了“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评价以及评学评教工作,深入教学改革实践一线调研、总结,及时宣传学校的教学改革成果,积极促进成果推广。

2.以评学评教实践工作为基础,结合课程建设与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热点问题,近5年先后主持完成了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发表教改论文2篇,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推广,以教研反哺教学、反哺管理服务。

3.参与本成果的总体设计,撰写成果申报书,推进成果实施及宣传推广。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3)完成人

姓名

孙璐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年6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行政管理/高等教育评价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3526665336

电子信箱

Sunlu2009@126.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年,河南省教育系统廉政专题研究项目评审专家

2022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2018年,获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

201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

1.负责项目成果中“教学设计”模块的构建与具体实施。

2.负责将本项目成果率先应用于全校思政课程的教学设计、课程建设等过程,效果显著。

3.结合根据本成果主持完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2项,发表CSSCI论文2篇,出版《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专著1部。

4.作为项目组主要成员,参与成果的总结及应用推广。

图片3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4)完成人

姓名

岳伟丽

性别

出生年月

1981年12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教务管理、课程管理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8538771799

电子信箱

360290200@qq.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年度河南省教育信息化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二等奖

2021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1.参与组织我校“教学集中磨课”“课程质量评价”活动的标准设计、方案制定和活动开展实施;

2.参与我校课程质量提升、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及教师奖励文件的制定;

3.负责与兄弟院校进行河南省区块链课程联盟工作的沟通、协调、实施和总结工作,负责所在高校课程共享和学分互认工作;

4.主持、参与省级教学项目7项,指导学生获得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河南赛区省级特等奖2项。

5.参与本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签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5)完成人

姓名

韩鸿鹏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年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教研室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生命与健康研究与实践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3607663646

电子信箱

hanhongpeng@haf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1年指导学生在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

1.参与成果中“专业评估”模块的体系构建与实施;

2.作为教研室主任,负责将本项目成果率先应用于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指导开展教学设计、课程评价和专业评估等实践,效果显著;

3.围绕成果建设,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项目1项;

4.参与成果的总结及应用推广。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6)完成人

姓名

罗伟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年1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高级实验师

现任党

政职务

信息化办公室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育信息化、现代教育技术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8538771696

电子信箱

luowei@haf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参与组织我校“教学集中磨课”“课程质量评价”“专业评估”活动,及时总结阶段性建设成果;

2.负责制作教学成果网站,参与本成果的展示及推广;

3.围绕成果建设,发表相关教学管理论文1篇、主持教改项目1项、参与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1项,并获评全国典型项目。

 






第(7)完成人

姓名

祝玉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年0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二级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计算机科学教学、科研以及评估(评价)工作

工作单位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

移动电话

13503863181

电子信箱

13503863181@163.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0年获得河南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成果特等奖

1.作为成果主要完成人,参与制定总体研究与实践方案,按计划开展研究,保障研究质量。

2.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并与省内外高校建立联系,推广应用成果。

3.通过组织课程评价、专业评价等工作,推广应用项目成果。

 






 

 

 

 

第(8)完成人

姓名

王辉

性别

出生年月

1978年5月

最后学历

本科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课程资源建设,软件系统开发及运行维护

工作单位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课程管理服务中心、河南开放大学

移动电话

18613718191

电子信箱

553915510@qq.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参与本成果的具体实施、结项鉴定等工作;

2.参与本成果的实践与推广,充分发挥河南省高等学校课程管理服务中心桥梁纽带作用,将成果在全省高校推广应用;

3.围绕成果建设,撰写相关论文2篇、主持教改项目3项,科研项目2项。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9 )完成人

姓名

路新华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年10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南阳理工学院通信工程教研室主任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信息与通信工程

工作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移动电话

18736568238

电子信箱

ieluxinhua@nyist.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1年,第二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优秀指导教师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河南赛区,优秀指导教师

1.作为南阳理工学院通信工程专业负责人,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郑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参与了学院的“专业建设”“课程评价”“专业评估”,积极促进成果在我校通信工程专业专业建设中推广。

2.近3年先后主持2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精品教学案例项目,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推广。

3.参与推动成果的实施及宣传推广。

签名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0)完成人

姓名

郑珂

性别

出生年月

1975年6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电子信息学科研究院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图像语义分割

工作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移动电话

13733126263

电子信箱

zhengke@nyist.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第十三届蓝桥杯全国赛优秀指导老师

2021年,第十二届蓝桥杯全国赛优秀指导老师

2020年,河南省文明教师

1.作为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教学副院长,组织开展了工程认证以及评学评教等工作,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等兄弟院校合作,积极推进成果在我校的推广应用;

2.结合工程认证、专业建设与课程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等热点问题,近3年先后承担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1个、河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项目1项,提高项目成果的应用效果;

3.参与成果的宣传推广。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1)完成人

姓名

董李娜

性别

出生年月

1980年4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统计与数学学院

教学副院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数值计算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5838346689

电子信箱

donglina@haf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2年,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

1.作为二级学院的教学负责人以及专业带头人,组织了学院“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评价以及评学评教工作,结合成果培育及时完善、持续改进;

2.结合成果应用,先后主持完成了河南省本科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河南省一流课程1门;

3.结合学院课程,将建设成果推广至全校的数学公修课,构建了“数学+X”课程体系,着力推进成果反哺教学;

4.参与本成果的校外推广。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2)完成人

姓名

苏艳红

性别

出生年月

1979年10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任党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工作单位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

移动电话

13838341639

电子信箱

441602359@qq.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主要负责评价体系研究,负责项目在专业管理服务中心试运行的具体实施。

1.负责评教评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基本概念,以及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

2.参与建设评价数字化平台,主要参与研讨了平台主要功能及核心模块设计,专业评价平台和课程评价平台的性能测试;

3.参与制定评价标准,重点研究影响专业建设质量的核心要素,负责评价在本单位的应用和实施;

4.参与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依托数字化平台,从纵向和横向层面统计分析评价结果数据。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3)完成人

姓名

王豫峰

性别

出生年月

1982年07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副教授

现 任 党

政 职 务

智能计算研究所所长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计算机、人工智能

工作单位

南阳理工学院

移动电话

15237761036

电子信箱

Wangyufeng@wh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1.作为南阳理工学院学生社团(ICG)指导教师,积极实践“价值塑造、知行合一、纸数融合”的改革理念,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积极促进建设成果在我校学生社团中的应用;

2.围绕成果培育,结合人才培养、社团建设、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工作实际,近3年先后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校教学改革项目2项,形成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并推广。

3.协助推进成果实施及宣传推广。

王豫峰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14)完成人

姓名

赵红卫

性别

出生年月

1974年9月

最后学历

博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师/会计教育教学与研究、财经素养教育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天津商业大学

移动电话

15638889009

电子信箱

zhaohongwei@snnu.edu.cn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3年,享受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2016年,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1.参与成果的需求调研、方案研讨,结合学院课程及授课对象,积极实践成果并探索完善;

2.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出版相关著作2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3篇;

3.参与本成果的校外推广。

 






                      主要完成人情况

第( 15 )完成人

姓名

董晓青

性别

出生年月

1964年4月

最后学历

硕士研究生

专业技术

职称

教授

现任党

政职务

现从事工

作及专长

教学督导

工作单位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移动电话

13673399390

电子信箱

375206301@qq.com

何时何地受何种

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202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国赛铜奖;2022年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202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一等奖,国赛铜奖。

1.作为教学督导,全程参与我校“教学集中磨课”“课程质量评价”“专业评估”活动,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2.积极实践研究成果,作为第一指导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得省赛一等奖3次,获得国赛铜奖2次;

3.围绕成果建设,主持完成河南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河南财政金融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郑州鲲鹏小镇为例》及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考核评价体系研究》等,以研促教。

4.参与成果的总结及应用推广。

 

 






九、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一完成

单位名称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联 系 人

王伟

联系电话

18538771131

传真

69303678

电子信箱

3668926@qq.com

通讯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邮政编码

450046

    学校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注重开展评学评教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广大教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本科专业加强内涵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立足实践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为本成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改革氛围和建设基础。

    学校对本成果在资金投入、教师培训、制度保障、成果推广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深入到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及调整、协同育人、师资队伍建设等各个方面,为成果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学校积极组织校内外专家对本成果的实施提供指导和论证,对改革进度进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各项校内工作措施及高校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序开展,按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成果的应用和推广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2)完成

单位名称

南阳理工学院

主管部门

南阳市人民政府

联系人

路新华

联系电话

18736568238

传真


电子信箱

ieluxinhua@nyist.edu.cn

通讯地址

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长江路80号

邮政编码

473004

   南阳理工学院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先后获批国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产教融合项目学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科技部众创空间,以及河南省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示范高校等诸多荣誉。

   作为成果的参与单位,我校全力配合支持成果培育,在工作人员调配、资金投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强化项目的过程管理。积极推动项目在我校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以及教务处等校内单位实践,确保成果顺利实施。积极开展课程共享,与兄弟高校进一步拓展成果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成果的示范作用。

单位盖章

2024年8月12日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3)完成

单位名称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联系人

李斯

联系电话

0371-66115032

传真

0371-66115032

电子信箱

gjxhpgzx@163.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东风路5号

邮政编码

450002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积极推进河南省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先进的评估理念、科学的评估体系、专业的评估人员和方法、现代的评估手段和工具、规范的评估制度和程序、客观公正的评估结论,促进各类教育的改革发展和质量提升,为推进河南和全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为成果参与单位,我中心大力支持成果培育,积极推动该成果在我省课程评价、专业评价等工作中的实践应用,确保成果顺利实施,进一步拓展成果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成果的示范作用。

河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评估管理服务中心

2024年8月13日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4)完成

单位名称

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管理服务中心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联系人

李高申

联系电话

0371-88859955

传真

0371-88859955

电子信箱

892538950@qq.com

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紫荆山南路666号

邮政编码

450063

1.参与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实践。制定了融入OBE理念的应用型高校专业质量评价标准。构建了科学的数据模型,确保评价标准可测量。经过持续的研究、实践检验及不断完善,目前已形成了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

2.参与研创评价数字化平台。开发和建设了评价数字化平台,该平台具有数据填报、统计分析、诊断预警、评价反馈等功能,为专业评价和课程评价提供平台支撑。已连续三年对应用型高校的专业阶段性建设情况进行了评价;2024年对依托平台开展了应用型高校的课程评价。

3.参与分析评价结果数据。依托数字化平台的智能分析技术,围绕影响专业阶段性建设和课程建设质量的关键要素,全面深入分析评价结果,并形成专业建设阶段性评价报告,为应用型高校专业建设及全省专业结构调整提供数据参考。

 






                  主要完成单位情况

第(5)完成

单位名称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

高等学校课程管理服务中心

主管部门

河南省教育厅

联 系 人

姜河

联系电话

17698061987

传真

0371-65945216

电子信箱

hngj_kczx@126.com

通讯地址

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北路36号

邮政编码

450046

    河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学校课程管理服务中心受河南省教育厅委托,开展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建设与应用相关工作,负责全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和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与应用、推广共享和技术服务,完成平台课程运行数据的统计汇总及分析工作。

    结合本成果的建设培育,及时对河南省高等学校本科课程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分析评价、运行监测、过程指导、培训服务、成果推广、学术交流和标准规范研究。同时,积极借鉴课程评价建设成果,用于指导河南省全省开展课程评价,推广。

 






十、学校推荐意见

    我校王忠勇教授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基于人才需求的新变化,围绕教学设计、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环节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双线联动”解决办法,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价双向推进、评教与评学有效融合。

    该成果的创新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构建了“三位一体”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体系;二是明晰了教学质量与学生发展评价标准体系“三步四环”运行模式;三是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双线联动”融合保障机制。

    该成果在校内外实践效果好,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大提升,课程建设取得了新成绩,专业竞争能力持续增强,学生培养质量持续向好,项目组的理论研究成果丰富。成果先后被省内外多所高校应用,先后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上报道,受到教育部教育质量评估中心专家组充分肯定,并得到了河南省教育厅高度认可。部分成果在全省推广应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经校内外专家评审,该成果获得校内特等奖,现推荐参加省级评选,进一步扩大成果的示范应用范围。

 

十一、评审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签字:

                                 年   月   日

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 邮编:451464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47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332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