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作者: 时间:2024-08-16 点击数:

“双线联动”法,即明线(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与暗线(评教与评学-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质量评价体系)融合推进,通过构建评价体系、闭环改进实施、融合保障等打通教学过程微循环,将人才培养落地落实。

(一)基于OBE理念,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体系

针对微观层面教学设计、中观层面课程建设、宏观层面专业建设及学生发展,依据人本主义理论、OBE理念、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组织行业企业、教育专家、教育管理部门、师生等多主体协同,调研论证、研讨评估、校内试点、合作单位校验等多轮打磨,形成“教学设计”“课程评价”“专业评估”三位一体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综合素质”“成长增值”“毕业后发展”三位一体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评价体系OBE理念突出,两性一度体现充分,对接人才需求强化实践,应用性突出,可操作、可衡量、可达成、便推广。果得到教育厅及兄弟院校高度认可,部分成果在全省推广,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课程重构和专业建设提供参考(图2)。




 

(二)基于闭环改进,明晰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运行模式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依据指标组织评价,根据结果反馈改进,通过“课堂-课程-专业”三步骤顺次推进,“计划-执行-评价-再行动”四环节落实。针对教学设计,分3批邀请校内外专家129人次,评审方案1230份、听评课1141人次,对存在薄弱环节的89名教师跟踪指导,解决了如何“上好课”问题;针对课程建设,邀请校内外专家121人次,集中评审课程1231门次,对暂存不足的68门督查帮扶,解决了如何“开好课”问题;针对专业建设,邀请12名省外专家全面评估,增设数字经济等20个新专业,2024年对招生及就业欠佳的2个专业暂停招生,解决了如何“建好专业”问题。计划科学、执行有力、评价客观、反馈提升、运转通畅(图3)。

(三)基于双线联动,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评价融合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导向、诊断、调控、改进提升作用,以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对准弱点精准发力。开展教师全员覆盖、分类分层、校企合作进阶式培训,年均培训10000余人次,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35%;面向学生打造对话、开放、能力课堂,加强双创实践教育;吸纳产业资源融入培养过程,邀请数百名专家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共建课程和基地,年均指导大创训练数百项,87%的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来自实践,共建产教融合基地5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224个;各专业均有行(企)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双线联动、融合共促、共建共享、保障到位(图4






 

龙子湖校区:郑州市郑东新区龙子湖高校园区龙子湖北路22号 邮编:450046 象湖校区:郑州市郑开大道76号 邮编:451464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04778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702003322号